文/罗华昌中医
古中医防未病,保民众大健康。
图片
在《金匮要略》里,虚劳的病症是放在血痹下面讲的,这就能看出来,劳累肯定会损耗人的精血。营血要是受伤了,身体里面就会生起内热,手心、脚心和心口这五个地方常常发热,眼睛里像是有火在烧,能看到奇怪的东西,耳朵里好像有青蛙叫、蝉鸣,嘴巴和舌头会糜烂,尝不出味道,鼻孔干燥,呼吸不顺畅,甚至吃下去的东西不能滋养肌肤,人会变得很懒,喜欢躺着,骨头软,脚酸。
营血走得慢,卫气走得快,营血被卫气逼着,不能在身体里面好好待着,就跑到外面去了,要么从嘴里吐出来,要么从鼻子流出来,要么从二阴的窍道流出来。血出得太多了,火热的邪气就钻进来,不停地逼迫煎熬,没完没了,营血很快就会耗尽,人要不死还等啥呢?还有那种劳累到极点,血痹住不流通的情况,血不跑到外面去,就只积在身体里面。积的时间长了,全身血走的通道都痹住不流了,血就变得干干的,皮肤粗糙得像鱼鳞一样,脸上也没有光彩。这时候气经过的地方,血也不动,只是蒸发出热气,要么在下午,要么在中午或半夜,一开始肯定是干热,等热气散了,出点微汗才能缓解。
热一直这么蒸着,痨病就来了,人要不死还等啥呢?也有一开始是因为失血,后来就血痹了的,血少了,流得慢,发热就导致痹住了,这是很容易发生的。
扁鹊把虚劳分成阴虚和阳虚两方面,这真是虚劳这一门里的一大亮点啊。一般来说,阳虚就是气虚,是脾的病。土是万物的母亲,人也是靠土来生存的。凡是人饿了、饱了、劳累了或者大病之后没调理好,都能伤到脾胃。脾胃一受伤,五脏就都得不到滋养,原本的气虚就反而陷到阴里,变成火,就会导致发热、咳嗽,这和阴虚的痨病症状看着不一样。
应该用李东垣的方法,主要是补气。补气了阳气就不会陷下去了。这就是虚损的病症。要是阴虚呢,就是血虚,是肾的病。肾是天一生水的源头,人也是靠肾开始生长的。凡是人劳心或者好色,伤了精血,就会水亏火旺,火太旺了就会烧肺、消耗阴液,就会咳嗽、发热,这和元气不足的病症完全不一样。应该以壮水养阴为主。不能用辛温燥热的药,怕又损伤了阴液。这就是痨病的病症。不过气虚到极点了阴也会虚,最后还是以气虚为本。阴虚到极点了阳也会虚,最后还是以阴虚为本。还有阴阳两虚的病症,又得在两者之间比较衡量,得让阴阳都没有亏损。到了阴阳两虚的极点,先天的原阴也虚了,命门的真火衰败了,那就又该以补肾水同时温补命门、回阳固本为主,这一方面又不能不讲究啊。
一般来说,劳病一开始,很多都是因为心肾不交。不过五脏都可能有劳病,心和肾比较多。心主血,肾主精,精耗尽了血也干燥了,心和肾就虚了。肾气虚了水就往下走,心气不足了火就往上烧,水火不交,虚劳的病症就来了。火往上烧就会变成痰,咳嗽,烦热,口干,咯血,气喘,呕吐,盗汗,耳鸣目眩,梦里惊悸;水往下走就会腰痛,脚弱,泄泻,尿里有赤白浊物,遗精梦泄,小便滑数,皮毛焦枯。这些都是虚劳的变症,是从心肾生出来的。所以应该补心养肾,让水火相交。水火相交了五脏的阴就不会受伤,虚劳的病症就会好了。
以下是 10 个用于虚劳补阴气补阳的中药方及其剂量:
1. 六味地黄丸:熟地黄24g、山茱萸12g、山药12g、泽泻9g、牡丹皮9g、茯苓9g。功效:滋阴补肾。
2. 左归丸:熟地黄24g、山药12g、枸杞子12g、山茱萸12g、川牛膝9g、菟丝子12g、鹿胶12g、龟胶12g。功效:滋阴补肾,填精益髓。
3. 大补阴丸:熟地黄18g、龟板18g、黄柏12g、知母12g。功效:滋阴降火。
4. 一贯煎:北沙参9g、麦冬9g、当归9g、生地黄18g、枸杞子9g、川楝子6g。功效:滋阴疏肝。
5. 麦门冬汤:麦门冬15g、半夏9g、人参6g、甘草6g、粳米9g、大枣4枚。功效:清养肺胃,降逆下气。
6. 肾气丸:干地黄24g、山药12g、山茱萸12g、泽泻9g、茯苓9g、牡丹皮9g、桂枝3g、附子3g。功效:补肾助阳。
7. 右归丸:熟地黄24g、山药12g、山茱萸9g、枸杞子12g、菟丝子12g、鹿角胶12g、杜仲12g、肉桂6g、当归9g、制附子6g。功效:温补肾阳,填精益髓。
8. 补阳还五汤:黄芪120g、当归尾6g、赤芍5g、地龙3g、川芎3g、红花3g、桃仁3g。功效:补气活血通络。
9. 当归生姜羊肉汤:当归9g、生姜15g、羊肉50g。功效:温中补虚,祛寒止痛。
10. 龟鹿二仙胶:鹿角500g、龟板250g、人参150g、枸杞子300g。功效:滋阴填精,益气壮阳。
需要注意的是,中药方的使用应在中医师的辨证指导下进行,剂量也可根据个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。此外,虚劳的调理还应结合饮食、起居、情志等方面的综合调养。
最后,希望朋友们再关注《杏仁弦道》及《华康中医馆》两个公众号,里面的内容同样精彩!
图片
版|权|声|明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